兰州市城关区总工会推进的职工普惠性医疗互助保障工作已累计覆盖2.3万名职工,发放理赔金814.51万元——给职工多一份“医”靠
来源:兰州办事处 作者:兰州办事处 时间:2025-09-30

“没想到188元的投入,给我多了一份‘医’靠,这笔互助金真是雪中送炭。”近日,兰州市城关区参保职工李某拿着理赔款激动地说。这位因主动脉夹层住院的职工,在基本医保报销后仍需自付2877元,通过区总工会“互助保”获得的三项理赔金不仅覆盖了全部自付费用,更让他感受到了“二次医保”的温暖。

近年来,城关区总工会认真做好做实职工互助保障工作,有效减轻职工的医疗负担,使互助保障真正成为服务职工、凝聚职工、惠及职工的“惠民工程”“暖心工程”。截至2025年8月底,城关区总工会推进的职工普惠性医疗互助保障工作已累计覆盖2.3万名职工,发放理赔金814.51万元。

政策筑基:构建职工健康保障新格局

近年来,城关区总工会积极落实《关于深化医疗保障制度改革的意见》中“促进各类医疗保障互补衔接”的要求,以“工会主导、自愿参与、互助共济”为原则,推出普惠性医疗互助保障计划,为职工构建起基本医保之外的“第二道防线”。

该保障计划以“低投入高保障”为显著特点:职工每年仅需缴纳188元互助金,即可获得包含综合住院医疗、重大疾病、住院津贴和意外伤害在内的多重保障。

相较于商业保险,这一公益性质的互助计划将保费门槛降至最低,实现了保障范围的最大化覆盖,真正体现了“取之于职工,用之于职工”的互助理念。

图片

多维发力:打通服务职工“最后一公里”

“以前总觉得保险离我们很远,工会干部到公司宣讲后才明白,这188元花得太值了!”兰州义祥人力资源服务有限公司职工寇慧娟的话道出了许多参保职工的心声。为让政策红利直达基层,城关区总工会创新采用“线上+线下”双轮驱动的宣传模式,组建政策宣讲小分队深入车间班组、工会驿站等场所,用“方言土语”解读保障条款,用“身边案例”算清实惠账单。

在线上,通过“城关工会”微信公众号开设“互助保”专栏,每周更新政策解读、理赔指南和典型案例,开通线上咨询通道实现“24小时不打烊”服务。针对新就业形态劳动者,专门制作短视频科普内容,在网约车司机、外卖骑手常用的社交群组定向推送。这种精准化的宣传策略,使参保职工中灵活就业人员占比同比提升20%,小微企业参保覆盖率突破75%。

服务流程的优化同样体现着工会“娘家人”的用心。借鉴“智慧互助”信息化经验,城关区总工会推行理赔申请“全程网办”,职工通过手机上传医疗凭证即可完成申报,审核时间从原来的5个工作日缩短至2个工作日。对重症患者、困难职工等特殊群体,建立“绿色通道”实行专人对接、优先办理,确保互助金在最短时间内送达最需要的职工手中。

图片

互助暖流:从经济保障到人文关怀

“住院83天,不仅拿到了住院津贴2490元,大病补助更是解了燃眉之急。”这是另一位参保职工杜某的真实经历。他因恶性肿瘤住院治疗,高额医疗费用让家庭陷入困境,工会互助金的及时到账,为这个家庭注入了希望。

这样的案例在城关区并非个例,数据显示,全区累计理赔15585人次中,重大疾病理赔占比达12.75%,单次最高理赔金额达5万元。

保障范围的持续拓展让更多职工受益。在原有保障基础上,城关区总工会特别增设女职工特殊疾病保障项目,将乳腺、宫颈等常见疾病纳入保障范围。联合辖区医疗机构开展“健康知识进企业”活动,为参保职工提供免费体检咨询服务,发放《职工健康手册》2000余册,实现了从“事后理赔”向“事前预防”的服务升级。

图片

“下一步我们将积极联动基层工会,不断扩大参保覆盖率,让更多职工享受到这份保障。”城关区总工会党组书记、常务副主席王桂萍表示,计划联合辖区重点企业开展“互助保障示范单位”创建活动,通过典型引领扩大政策覆盖面。同时将进一步优化理赔流程,探索与医保系统数据对接实现“免申即享”,让数据多跑路、职工少跑腿。

从2.3万参保职工的信任,到814万元互助金的温暖传递,城关区总工会用实际行动诠释着“工会服务无小事”的责任担当。这项普惠性医疗互助保障工作,不仅为职工健康撑起了“保护伞”,也让民生保障的阳光照亮每个职工的心田。

“职工之家”APP下载 微信服务号 微信视频号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