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酒泉市总工会始终将互助保障作为维护职工权益、传递组织温暖的核心抓手,紧贴职工需求,以“办实事、解难题”为主线,系统谋划、上下联动、扎实推进、协同发力,切实让职工感受到“家”的依靠,互助保障已成为酒泉党政认可、职工信赖、社会赞誉的响亮品牌,市总工会连续多年荣获全国、全省职工互助保障工作考核优秀。截止7月底,全市参保职工3.3万人,覆盖单位845家,参保金额713万元,同比增长14%。受益职工3792人次,赔付金额451万元,预计年底参保金额突破1036万元,参保职工人数增长至5万人。
一、深化认识,强化责任,构建党政工协同推进格局
职工互助保障是工会履行法定职责、服务职工民生的重要载体。我们将互助保障摆在突出位置,主动向市委市政府汇报其在稳定职工队伍、促进社会和谐中的独特作用,赢得了高度重视和有力支持。市委、市政府专门出台《关于在全市广泛开展职工互助保障工作的意见》,明确“多渠道筹资参保”(包括职工福利费、工会经费、会费、个人缴费等),为工作提供了坚实的政策依据。一是高位推动,纳入全局。市县两级工会将互助保障纳入年度重点工作,明确责任部门和责任人,4月17日,市总工会组织召开全市职工互助保障工作推进会暨业务培训会会议,系统部署年度任务、总结阶段成效、交流典型经验、研判发展形势,有效凝聚共识、激发干劲、提振信心,为高质量完成全年目标注入强劲动力。二是机制保障,精细管理。建立“月计划、月总结、月督促”工作机制,实施动态管理。月初制定工作计划,明确目标与分工;月末总结分析,查找问题;不定期督促指导,及时解决困难。通过这一精细化管理机制,互助保障工作得以有序推进。三是摸清底数,精准施策。开展全市参保情况普查,建立台账。已参保单位确保“不断保”;未参保单位重点攻坚,“点对点”答疑解惑,消除“三不”(不放心、不可靠、不保险)顾虑,力促“应保尽保”。四是经费保障,畅通渠道。加强与财政等部门沟通协调,争取对职工互助保障经费列支的支持,确保行政事业单位依法依规使用福利费、工会经费为职工投保。探索多元化筹资渠道,鼓励企业自筹、会员自付、赠送等方式为工作提供更充足资金。目前,全市行政事业单位职工参保率达95%以上,其中通过工会经费和福利费参保的职工占比达90%以上。
二、把握机遇,创新宣传,塑造普惠互助良好形象
我们紧贴形势,创新方式,全力提升互助保障的知晓度、认同感和吸引力。一是织密服务网络。在全市七县市区及经开区均设服务网点,各参保单位配备固定经办人员,提供“随时响应”的宣传咨询服务,让职工在家门口就能了解政策。目前,全市有服务网点9个,单位经办人员随时可为会员提供咨询服务,平均每月受理职工申领600人次以上,咨询问题解答率达100%。二是强化立体宣传。充分利用市县两级工会政务信息网、微信公众号、视频号等媒体扩大宣传覆盖面,在市总工会微信公众号设互助保障专栏,介绍政策、流程、赔付案例;通过微信公众号推送信息,制作微视频解读政策。利用各种主题活动宣传日,编印并发放宣传册3万册,定制宣传品2.4万余件,制作4分钟宣传片,在广场、社区等大屏幕循环播放,让政策“看得见、摸得着”。目前,职工对互助保障政策的知晓率从之前的60%提升到了85%以上。三是精准培训。对全市300多名基层经办员每年至少进行两次以上政策解读和系统操作培训,提升服务能力。培训内容涵盖互助保障政策法规、沟通技巧、业务系统操作等。通过培训,基层经办员能更准确解答疑问、高效办理业务。四是舆论引导。及时发布赔付典型案例和工作动态,发布宣传稿件50多篇,持续传递互助保障的公益性、互助性、普惠性核心价值,用“救助一个、温暖一家;一家受益、影响一片”赢得职工群众依赖,坚定参保信心。某单位职工李师傅身患重病,通过互助保障获得7万多元赔付,极大减轻了家庭经济负担,这一案例在职工中引发强烈反响,增强了参保信心。
三、优化服务,提升温度,凝聚互助保障核心价值
互助保障的生命力在于优质服务。我们致力于变“要我保”为“我要保”,以有温度的服务增强职工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一是强化共情服务。全体工作人员“带着感情、责任和使命”工作,紧紧抓住每一次咨询、理赔、慰问和服务等时机,急职工所急,想职工所想,以真心服务赢得信任,传递组织温暖。建立特殊人群服务档案,对经常住院的职工做好记录,提供个性化服务。二是提升服务效能。依托不断升级的业务系统,让信息多跑路、职工少跑腿,实现“足不出户办业务”,切实提升便捷度。工作人员在线审核,审核通过即可完成办理。目前,线上业务办理比例达80%,业务办理时间平均缩短了3-4个工作日,便捷度大幅提升。三是拓展健康关爱。将服务延伸至健康前端,每年坚持开展“健康大篷车进企业、进车间”公益体检,为至少300名新就业形态劳动者健康体检;组织医疗专家举办“公益健康大讲堂”8场次,受益职工达1000人;在“新就业形态劳动者驿站”配套建设“健康互助小屋”7家,配备超声波体检机、电子血压仪14台,在公共场所配置AED(自动体外除颤器)2台,随时随地接受健康服务,增强了职工幸福感,织密健康防护网。四是确保理赔公正。加强经办队伍建设,完善考核细则,力求“业务审核零差错,应赔尽赔快赔付”,以高效理赔提升职工满意率。严格遵守上级部门理赔审核标准和流程,双人审核、交叉复核,确保审核准确公正。建立理赔投诉处理机制,及时调查处理职工投诉,保障职工权益。2024年至今,全市未发生理赔投诉,职工满意率达到百分百。
下一步,我们将始终坚持“不忘互助初心,牢记保障使命”,以此次会议为新的起点,学习借鉴兄弟市州先进经验,持续在提质扩面、优化服务、创新模式上下功夫,努力构筑更加坚实的职工疾病防御屏障,让互助保障的阳光温暖更多职工,为促进职工队伍稳定与社会和谐贡献更大的工会力量!